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中文服务 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中文服务

首页> 医院情报> 日本医疗信息> 详情

为什么要补充基础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分泌是什么?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这两部分胰岛素分泌量大约各占50%。 

所谓基础胰岛素分泌是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脉冲式分泌的微量胰岛素(约0.5~1单位/小时),也就是说基础胰岛素分泌不依赖于进食或指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来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和维持周围组织葡萄糖的利用,使空腹状态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因此,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或外源胰岛素补充不足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当然,血浆基础胰岛素不足或缺乏对餐后血糖也有影响,而且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餐后血糖也表现为“水涨船高”。 

基础胰岛素有利于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应尽量使血糖获得强化控制标准,即空腹和餐后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缺乏或不足程度来确定胰岛素用量,而且要尽量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合理选择胰岛素剂型,如长效、中效、短效和超短效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等。 

基础胰岛素的补充不仅能够良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两餐间、夜间和早餐前等空腹状态血糖,而且,对降低餐后高血糖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的剂型主要包括中效胰岛素(NPH)、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甘精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等。

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以及接受多次、多成分胰岛素强化治疗者,一般选择中效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早晚餐前注射,甚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补充长效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

在接受多次、多成分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基础胰岛素需要量约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1/3或2/5左右。 

​低空腹血糖可选择不同胰岛素

年来,有关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以及胰岛素和/或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模式尽管尚未达成共识。

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ADA/EASD共识和ADA指南以及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提出,2型糖尿病经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AD)控制不佳、甚至初诊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0%者,建议在原有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联合基础胰岛素或单胰岛素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有效血糖强化控制,有助于降低高糖毒性,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特别声明:

本报道内容摘编、翻译自公开新闻信息,旨在传递日本医疗相关资讯。

观点仅为转述,不构成本站编辑人员的任何意见表述,更不代表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立场。

报道内容不构成任何针对个人的医学建议。

了解本站的服务

通过视频快速了解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病院(日本体检机构)

国立国际中文服务:体检套餐项目和体检价格

国立国际中文服务:精密体检、癌症筛查可追加项目

国立国际中文服务:预约联系

国立国际中文服务:服务流程说明

延伸阅读

光阴礼赞:早期癌症筛查带来的治愈希望

收获安心:国立国际胃肠镜检查体验



特别声明:

页面编译自公开医疗信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绝非针对个人的医学建议。

了解本站的服务

通过视频快速了解国立国际(日本体检机构)

精密体检套餐说明

精密体检、癌症筛查可追加项目

国立国际中文服务流程说明

延伸阅读

光阴礼赞:早期癌症筛查带来的治愈希望

收获安心:国立国际胃肠镜检查体验